汉字硬笔书法网 欢迎您!
硬笔书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 蔚陆军

当你翻开各类硬笔书法报刊、典籍,那一幅幅硬笔书法作品,着实令人为之倾倒、陶醉,许多作者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同时,又结合硬笔的自身特点,创作出风格积压异,个性鲜明的作品,以其实用性强,可观性强,书写简便而一跃进入书法之林,被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所接受,逐渐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硬笔书法大军。

但是,纵观硬笔书法理论,其内容的匮乏不禁令人担忧,笔者对于当前硬笔书法理论之现状,就以下几点作以探讨:

一、简化字入书问题

“笔墨当随时代”。尽管硬笔书法一再提到创作书法作品应写简化字,但真正面世之作有几许简化字?书写水平如何?就97年由湖北《钢笔书法报》和多家报刊、协会联合主办的“文化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们大奖赛而言,获得等级奖者数十人,仅黑龙江张呈君一人用简化字书写(但也用古代竖式写法),获得三等奖。对于强呈君,早在1991年《中国硬笔书法鉴赏辞典》中,就可见其楷书书出颜体,功力不几,在“爱克发”国际华人硬笔书法大展中又大显示身手,荣获精品奖,并身兼中国当代硬笔书法习字会常务理事、全国中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此赛若以颜鲁公《麻姑仙坛记》笔意书写古文繁体,虽不能荣登榜首,亦可挤入一等奖之列。

又以轰动97硬坛的首届中日硬笔书法联展作品《中国钢笔书法》97年第6期)中看,中日作品竟无一人书写简化字,究其原因:简化字比繁体字的间架结构较难掌握,再有些评委片面认为:非古不雅,非古不高。

从作品数量、质量上看,用简化字书写作品,虽一再提倡,但始终未被人们所接受。若因时代所需,提倡简化字入书,应在同等水平之作中,写简化字者优先入选,定能激发出书写简化字的兴趣。另或举办一次简化字硬笔书法大奖赛,定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工具的选择与应用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作硬笔书法作品需要笔、墨、纸等。

笔:硬笔家族中,尤以钢笔书写方便、实用性强,便于携带而独占“主角”。创作作品选择两支钢笔:1、美工钢笔,其线条粗细变化大,适合书写行、草书体。2、“英雄”或“永生”牌钢笔,其笔尖较细,出水流畅,宜写楷、隶、篆书。另外选择一支红圆珠笔,用以画框格。画格子时,准备一些卫生纸,画几笔后,就在卫生纸上把笔头上的油泥抢擦净,移动尺子时不要留下污痕。当书字一行内容后,应在右手下垫一张纸,以免把作品弄脏。作品完成后,可在四周画一红色粗框(但不要过粗,以免喧宾夺主),与作品相映生辉,合称“文武框”。

墨:墨应选用“上海牌”碳素墨水或“少林”牌碳素墨水和近年上海中德合资制造的“奥林丹”碳素墨水,因为墨水与雪白的纸张形成强烈的对比,立体感强,再配以红色框格,效果更佳。

纸:纸可选用70克的复印纸,因其质地白细,写字的效果极好。也可选用厚新闻纸、素描纸,若想与众不同,以奇取胜,则选蓝色绘图纸或浅黄色牛皮均可。总之,不易烂、不洇的纸都行。

三、书写内容的选择问题

硬笔书法作品,不要一味地选录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篇,可以书写自作诗词,这样没有对手,不重复,易取胜,又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但自作诗词内容应健康向上。格调高雅。

四、选帖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选帖,笔者个人认为:选择一本唐楷字帖,用钢笔直接临摹,可谓“取法乎上”,立足高,收获最快。但选帖时,无论选哪一种字帖,都必须自己喜欢,因为“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适合自己“胃口”的字帖,入帖就快些。

五、钢笔书法教学问题

笔者认为:钢笔字没有毛笔字大,范字可用粉笔代替在黑板上书写、讲解,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应多练基本功(基本笔画最为重要),只有打牢根基,将来才能登堂入室。

因楷书点画工整、法度严谨,既实用又艺术,更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苏东坡曾说过:“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无足道也”。所以,硬笔书法教学应从楷书教起。

学生作业应用田字格本书写,在这种格子里写字容易掌握字的间架结构,使字写平稳、写匀称,教师则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上国字格,然后用红色粉笔写字,使学生便于观察。

学生作品可创作在作文本上,教师批改时可把写错的字或败笔改在横格上,容易对比,以利改正。

定期在班里举行钢笔书法比赛,指定书写内容或随意创作,评出一、二、三等奖,制一个小流动红旗,评出班内钢笔书法“擂主”,待第二次评出年后,红旗可随第二届“擂主”,用以增加竞争意识。

“打铁还须自身强”。书法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刻苦训练,成为学生的楷模,让学生效仿、借鉴,提高其学书积极性,再把基本笔画编成形象的比喻讲给学生听,收效甚快。比如:点如水滴,由轻到重;横似扁担,两头稍顿;竖(悬针竖)若悬挂着的针,垂直而下;撇象燕子掠水,一掠而过,不停不顿;捺如大刀,一波三折,甚是好看;钩若钓鱼钩,短而有力,先顿后钩;竖弯钩则象鹅浮水面,有头有尾等等。

给学生讲古人学书的故事。听故事几乎是每个青少年的共同爱好,晋王羲之用心十五年功“永”了;王献之练字用尽八缸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隋代智永和尚“退笔成冢”;唐代怀素,以蕉叶作书;颜鲁公“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练时”。这些古代书家的学书故事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bs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