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国粹。硬笔书法这个刚刚焕发青春的艺术品种,与八十年代以前相比,无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也不容否认:硬笔书坛出现了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硬笔书法艺术是否会与相声、诗歌、严肃音乐等众多姊妹艺术一样,出现危机和困境?笔者认为前景不容乐观!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文字实用书写更大程度地减少,硬笔书法的纯艺术倾向进一步明显。如何焕发硬笔书法艺术事业新的生命力.使其规范化地健康发展。值得书界同道深思。笔者从日臻成熟、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中受到启发,认为应引进体坛的竞争机制,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仅此谈几点粗浅和不成熟的意见,希望与书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何谓“硬笔书坛奥林匹克”
所谓“硬笔书坛奥林匹克”,是将奥林匹克运动会、全运会、大运会、残运会等体坛的竞赛机制,有机的引进书坛.以规范当今硬笔书坛此起彼伏的赛展的活动。努力建立一个具有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发现和培养一批真正的硬笔书法人才,推动硬笔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和组织活动的整体进程,体现硬笔书法艺术传统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二、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的重大意义
硬笔书坛此起彼伏的展览、竞赛,各种各样的专业报刊,琳琅满目的论著出版,规模可观的学术盛会,极为普及的硬笔书法教育。频繁的对外交流.以及走向多元化的硬笔书法创作.灿若群星的硬笔书家群体等等一系列情况表明,近二十年来.硬笔书法已趋向成熟。几乎每次展赛,每种刊物、论著的出版发行.每次学术盛会的召开,每个书法(函授)学院的开办,每次社团之间、国际间的硬笔书法交流,不论其规模大小,或多或少都刺激着印刷、报刊、造纸、笔墨、文具及至其他一些与之相距较远的餐饮、旅游、电信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的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符合我国拉动内需.发展经济,促进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大局。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能够在客观上遏制硬笔书法艺术领域出现危机的势头,使硬笔书法艺术事业扬长避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能够提高硬笔书法在其它姊妹艺术中的地位,拓展硬笔书法艺术品市场,发展书法经济,促进硬笔书法创作者生存环境(氛围)的不断优化、收入的稳定提高。
(四)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能够规范硬笔书坛此起彼伏的赛展活动和关系不很协调的硬笔书法团体,杜绝(至少是大量减少)硬笔书法赛展活动鱼龙混杂,赛展暗箱操作的不良现象。
(五)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对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提高城乡文化内涵,扩大书法艺术的覆盖面,促进中国文化对各国的影响,意义深远。
(六)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能进一步促进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能够为创办。书坛奥林匹克”摸索成功经验。
三、操作思路
(一)在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中国书协硬笔书法委员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等硬笔书法社团的基础上,组建创办中国“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筹委会(临时机构),并组织书法界、舆论界对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的构想进行讨论,研究其可行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由中国“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筹委会收集讨论、研究情况,抽调专人撰写出《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可行性报告》,上报文化部、民政部等主管部门。
(三)文化部、民政部等主管部门对《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可行性报告》进行调查研究,向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待批复后,成立中国“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委员会。
(四)由中国“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委员会联络各国硬笔书法社团,组建“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委员会。
(五)由“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委员会筹办第一届。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由各国、国内各硬笔书法团体、省(直辖市)、市硬笔书法(家)协会负责组队参加。
(六)“硬笔书坛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次,由有申办意愿的国家(城市)承办。
四、裁判评委人员构成
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委员会.设立专门的裁判人才库(裁判资格另定),根据各地硬笔书法活动开展情况,限定各地选拔裁判人员名额,采取随机与指定相结合的办法,成立仲裁委员会。
五、项目分类
共分篆、隶、楷、行、草及综合全能六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少年组(12 18岁)、青年组(19—40岁)、中年组(4l一55岁)、老年组(56岁以上)四个类别。共计24个组。
六、竞赛办法
除少年组只进行命题创作、自由创作和相对简单的理论考试以外.其他组别分别进行理论考试、论文撰写(题目范围可提前界定)、命题创作、自由创作等项目,对参赛人员进行的综合考评,电视直播,除论文撰写一项以外,当场对每个参赛选手的成绩进行的量化打分,汇总成绩.排出名次。
七、档次评定
根据每类、每组、每位参赛人员量化分数,评出神、妙、能各一名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
八、奖励办法
对获得神、妙、能的选手,颁发金、银、铜制奖杯,荣誉证书,奖金;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奖金。
九、经费保障
由申办城市提供资金;由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如:报社、杂志社、造纸厂、制笔厂、出版社等)提供赞助;发行福利彩票;收取电视转播费用等。
十、主要困难
(一)硬笔书法本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艺术,它不像体育竞赛那样,可以用时间、份量、尺度和输赢去衡量,是介于理性与感性、规律与自由、形式与表现、实用与审美之间的一种创作活动,不能以一把固定的审美尺子去衡量。制定《硬笔书法奥林匹克竞赛量化评分标准》,需进一步商榷、研究。
(二)由于裁判评委的品味、好恶以及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审美经验、判断能力、生活阅历、师承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加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情网的丰富性,使裁判评委在评判的过程中难免带有感性色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偏见会不可避免。
(三)书界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制假造假之徒的活动还十分活跃,消除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的障碍还需一定时间。
(四)“公平、公正、公开”的观念体现在书法界还相对欠缺,良好的氛围和群众基础还相对薄弱。
(五)创办“硬笔书坛奥林匹克”规模大,耗资高,组织管理难度大,尚需健全的组织和高素质的组织、管理人才。
十一、几点建议
(一)组建高层次的策划队伍。聘请高水平人才,创作大量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品(电视纪录片、音乐电视、广播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有计划的进行宣传.制造良好的氛围。
(二)建立“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网站,通过免费电子信箱,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书法、硬笔书法、篆刻艺术以及“硬笔书坛奥林匹克”的竞赛机制。
(三)开发出(硬笔)书法篆刻艺术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形象直观地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介绍书法篆刻艺术,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扩大书法、硬笔书法、篆刻艺术的服务面。
(四)成立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培训基地,依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工会干部管理学院、聊城师范学院、新世纪书法学校等院校成立培训分支机构,对参赛选手进行系统培训,分类指导。条件允许时开设网上教学,提高选手整体水平。
(五)由“硬笔书坛奥林匹克委员会”指定专门人员,编印与竞赛内容有关的读本(教材),向全社会发行。
(六)由“硬笔书坛奥林匹克仲裁委员会”对各代表队仲裁委员会进行监督、培训、业务指导。
(七)由“硬笔书坛奥林匹克仲裁委员会”成立落选选手专门代表队,以更正弥补各代表队仲裁委员会的误差,体现其公正性。
(八)“硬笔书坛奥林匹克”活动结束后,举办获奖作品现场拍卖会、获奖作者作品拍卖会,举办作品巡回展、个人展。对获奖作品结集出版。
原载《中国钢笔书法》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