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硬笔书坛似乎正在回暖:各地硬笔书法培训班方兴未艾;硬笔赛事此起彼伏;硬笔书法字帖一版再版 种种现象似乎表明硬笔书法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然而,硬坛中人同时又很困惑:硬笔赛事此起彼伏,而参赛者却在逐渐减少;硬笔书法培训班很多,而真正打出品牌、获得认可者不多。尤其是近阶段频繁进行的“硬笔书法培训师培训”活动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乐清到沈阳、从郑州到北京、从武汉到南京、再从北京到南昌,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一番“繁荣景象”!曾几何时,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书法人才,在获得一定社会声誉的同时,也在经济反面赚了个盆满钵盈。艺术向来不排斥经济回报,但必须以“传承文明、弘扬文化”为前提。自中国硬笔书协换届以来,以张华庆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算做到了“务实、求真、有效”的基本工作准则,为硬笔书法事业的推广与普及做了一些实事。但也不可否认:中国硬笔书协在经济方面也获得了高额的回报,“硬笔书法培训师培训”活动正是获取高额经济回报的方式之一。中国硬笔书协在相关消息中称:学员在取得相关等级的培训师资格证书后,可承担相应的书法考级培训任务;同时,学生取得相应的书法考级证书后可在中高考中获得加分资格。然而,有几个问题一直让人极为困惑,甚至无法理解。
一:教育部所谓“书法等级证书作为中高考加分依据之一”的文件至今尚未公开发布。是文件尚未出炉,还是此消息原本就是空穴来风?一般情况下,国家部委发布相关文件或政策法规之前,会召开相关会议进行讨论,而后公布于众。然而,“书法等级考试”与“中高考”挂钩的小道消息几年前就已甚嚣尘上,至今却依然只是一种民间传说。如此就产生种种悬念:书法等级证书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究竟有多大价值?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有哪所学校肯在应试教育大潮的冲击下铤而走险,去组织学生进行书法考级? 种种悬念尚未破解之前,硬笔书法培训师资格证书、书法考级证书岂不是一张白纸?因此,目前所有有关书法等级考试的消息只能是自欺欺人!
二:如果是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有关培训、考级、报考程序、收费标准等等都应该有相应的说明。而中国硬协在相关文件中规定:报考相关初级、中级、高级培训师的收费标准分别是1200元、1400元、1800元。这些费用的收费依据是什么?都包括哪些项目?费用是学员所交纳,学员当然有权利知道内幕。但中国硬协从未有人站出来解释过。不知中国硬协的几位领导乘飞机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时有无想过:那些交纳了近两千元费用的学员,捧着一张盖着红章的证书,回家后要用多少血汗才能把“窟窿”修补完整?一场培训下来,至少十万元现金进了中国硬协的小金库。
三:所谓的培训仅短短两天,只要学员交纳了费用,就一律发证,这种培训难道这么高效?学员两天内就摇身一变成为“书法培训师”,这也太离谱了吧!而且相应的等级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只要愿意,报哪个级别都行,交纳了费用就算板上钉钉了。再看看授课教师:翻来覆去总是那三、四个人,况且还包括一位名不见经传、书法水平不知高低者。还有培训内容:几乎全是所谓“书法考级”的形势分析,书法理论少之又少。学员两天内就能上升到培训师的水平?至少我持怀疑态度!
四:主办方有无取得当地主管部门的授权或审批也是众多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困惑之一。截至目前,任何一次书法培训师培训活动均未在当地政府部门备案,纯属一种民间行为。这样的培训结果如何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承认呢?更令人困惑的是:一个省级硬协竟然不是培训活动的主办方。既如此,中国硬协与各省级硬协还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好比媳妇进了门,却发现婆婆早已找了另外一个女人做媳妇,真是滑稽至极!据可靠消息:某次培训,某省硬协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几天才被告知列席开班仪式,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至于主办方是皮包公司还是江湖术士,更是不得而知了。
五:真正的书法高手没有一人参加过硬笔书法培训师活动,是他们不愿参加还是另有原因?据我所知:这些书法高手大多已靠书法养家,而且不乏靠书法带动经济发展者。如浙江的贺东祥、江苏的余中元、江苏的陈云石等等。如此就产生一种怪象:将来的书法考级没有这些书法高手的参与,仅靠通过两天培训拿到“培训师证书”的人向学生们教授书法知识。这不仅让人担忧:学生们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吗?这样的书法考级活动能起到继承国粹、弘扬书法文化的作用吗?相似的培训活动可能还会接二连三地在各地展开,只是希望中国硬协的领导能在活动中多反思、多为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着想,真正奉行“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准则,而不是把经济利益当作发展书法事业的前提。唯有如此,众多硬笔书法爱好者才不会被“乱花”迷了眼睛,不会被“浅草”束缚了手脚。如此,才是中国硬笔书法事业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