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清书家王铎用笔善八面出锋,其草书气吞山河,以势胜,今人多摹之。柏松学棣这件钢笔草书,好就好在其能巧妙地运用局限性较大的硬质笔尖,写出了近似毛笔效果的八面出锋。如点画变化大,线条曲曲灵动且洒脱劲健,整幅作品的线条几乎没有平直僵硬之处,其书写创作过程如弹奏一首钢琴协奏曲,或疾或徐,或行或驻,或轻或重,笔尖在纸上有律而跳跃地运动。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熟练驾驭钢笔的能力。然而具备这一综合能力决非一日之功、也并非人人能为,得力于作者不断地实践和较好的“领悟”能力。
有几个地方的上一字与下一字的牵丝、势连的交待处理上如再严谨一点,或许意境会更好一些。(樊中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