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代书法 > 先秦书法

簋相传在清末或民初出土于陕西宝鸡,形制比较特殊,是一带支架形底座的长冠鸟形双耳无盖簋,此簋铭文中王年、月、月相、干支四要素俱全,对研究西周王年历谱和铜器、金文断代有重要学术意义。

在形制、纹饰方面,各位学者的描述如下。

王冠英先生说,此簋通高19.5厘米,口微侈,口径22厘米,鼓腹,圈足下连一镂空的支架形底座,底座高6.5厘米。双耳为长冠鸟形,尖喙。簋颈部和腹部分别饰成组的长冠长尾凤鸟纹。

李学勤先生说,该簋侈唇,颈内收,腹下稍鼓,双耳作有耸冠的鸟形。颈部饰顾首夔纹,腹面饰垂冠大鸟纹。低圈足,足下有镂空的峰峦形支座。除了支座,同这件簋最相似的是1975年陕西扶风庄白出土的 簋。同样的鸟纹见于1976年扶风庄白出土的丰尊、丰卣。这些铜器的时代都在穆王时。

张永山先生也指出,该簋台式圈足与镂空式连山形底座连在一起,是极为罕见的器座结合方式。器颈部饰顾首飘冠的瘦长体形凤鸟纹。器表装饰垂冠鸟纹和以鸟身作器耳的技法,兴于昭王晚期,盛行于穆王和共王、懿王时期,在西周中期偏晚衰退。簋是鸟纹盛行时期的作品。

簋年代的判断上,各位学者认为被封为“冢司马”,可与其他铜器铭文中“司马井伯”、“井伯”的系联,一致认为该器在穆王时,并推断的从政时间从穆王时、历经恭王,一直到懿王初年。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bs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