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抒情寄意的一种思想载体。经过时间长河的孕育与传承之后,书坛呈现出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美好景象。当今书坛由于科技发达、经济发展、内外交流频繁等社会原因,及受到的日本现代派书法与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已形成了以古代书法经典为创作模式的传统派(古典主义),以古代书法经典基础上掺入现代意识而创新的新古典主义;以西方印象派、抽象画派为借鉴,注重造型、用墨变化,主要依靠墨象视觉冲击而非文字为主要创作依据产生艺术共鸣的前卫派现代书法;以融合传统派、新古典主义、前卫派诸派优势,展现时代风尚、情趣、意趣为一体,以汉字、线条、墨法内蕴来传达创作者心绪为主要语汇的尚趣派。传统派书家的怀旧心理厚重,沉酣桎梏于传统经典之中,无法自拔,对现代的新美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新古典主义书家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传统经典的美让他们心醉神迷,现代的新美又让他们的心弛神往,两者之间无法摆脱难以割舍,唯有在古典美中透出些许现代美的意味与消息;前卫派现代书家则不再迷恋自得于传统经典的表现手法与形式,思想意识超前,创作形式无固定法则力求创造新异,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书法与汉字的束缚,尚趣派是唯美主义与趣味主张的集大成者,既吸收传统经典的精髓,又吸收前卫派现代书法的创造意识,继而伸张高尚意义、展示现代意趣、弘扬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现代人追求新、奇、趣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
一、何满宗先生倡导的当代书风观——在当代书法中,集中体现今人的明显标志,就是“尚趣”。(引自何满宗《当代书风》第一卷斗方创意)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各种新思想、新潮流层出不穷,在当代书法中,体现今人的明显标志,就是“尚趣”。书法的趣,是书法的情趣、意趣,是书法的一种思想境界,书法创作者通过自我的理趣,用笔趣、墨趣,创作作品产生多姿多彩的妙趣,达到一种有机的雅趣,此乃书法高尚之趣也。尚趣派书家们以其高扬个性,形式上求趣,塑造自我,内容上求趣;崇尚自然,展示上求趣的思想行为,推动着当代书风的变革。这种变革有三大标志:其一,创作形式上,不拘成法、形式多变,汲取诸派书法之长,充分展示书法时代性;其二,创作内容上,不再是古人的翻版,而是以书写自作诗词、对联、随感、司语为主;其三,创作工具和材料上,帛、布、简、陶、瓦、青铜等不拘一格广采博纳(借鉴传统派书法及现代派书法的创作构成进行实验性变革),打破创作工具和材料的局限,尽可能将书法同工艺性的构造结合起来在装饰性的形式中,突出书法的意韵。
作为“尚趣”论点的首倡都必须和党趣书风的力行者,何满宗先生九七年完成了竹简《楚辞》的创作;九九年完成了一千件书法陶艺笔简的创作;千禧年前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书法作品集《当代书风》中的前五卷:《斗方创意》、《对联尝试》、《中堂革新》、《横披纵论》、《扇面探奇》,其它五卷:《文学思潮》、《史学思考》、《哲学思辩》、《艺术思维》、《生活思索》也将陆续出版。已经出版的《斗方创意》一书汇萃了何重重专门用斗方形式创作的八十余幅献给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长沙代表团全体代表的书法作品,《对联尝试》一书则以对联形式创作百幅书作赠湖湘百位跨世纪名流,何重重选取高雅内容为文字蓝本,以书法艺术形式作载体,用书法交朋友,宣扬道义、弘扬中化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现 现代精神文明让友人及读者在感情其书写内容意蕴的同时,又可感受到艺术的薰陶。何重重特意用同一种章法形式创作作品集的举动,恐怕是书法创作史上前所未闻的“头一遭”。今年,何先生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于南岳衡山仅存的贰佰壹拾玖片古寺佛瓦上书写“禅林宝训”章句的创作收藏之举。
二、何满宗先生的文化精神意识——宁静心、浩然气,做思考思想的思想者,当研究学问学问家。(何满宗语)
何满宗先生一九五六年出生于湖南常宁,现为主任编辑、清华大学历史学硕士。历任湖南年轻人杂志社副总编辑、湖南广播电视报社副社长、湖南广播电视广告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长沙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任湖南广电中心建设指挥部正处级副指挥长。兼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表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第七届常委,湖南省第九届人大、长沙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一九九五年八月、十月,一九九七年二月分别到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性大会与学习考察。
何先生作为一位历史学硕士、人大代表、书协领导,首先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之后才是一位书法家。中国的文人具有多重性格:儒家的“入世”之心、道家的“出世”之意、释家的“济世”之念,可见中国的传统对文人的精神意识浸渗深彻。其中传统文化对于人的个体修养是高度重视的;在儒家,人的个体修为被视作治理国家的首要条件与环节,并当作通往“天人合一”之境的必然途径;在道家,个人修养的最高境地是道法自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一种返相归真、自然无为之境;在儒家,个体的身心修炼是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也是成佛的最终归结地。然而,个体的道德修养水准并不能与人的学历、官衔、能力高低对等,必须看其人是否有思想底蕴,通俗地说,就是看这个人有没有精神气节——奉献精神与民族气节。人要有种精神,最重要的是需要奉献精神,从不可能都做得了王羲之、欧阳询、怀素,但能为造就后来的王羲之、欧阳询、怀素铺出一条道路就很不错;而气则是人的精神的反映,试想一个没有民族气节的人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吗?至于像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却让人景仰,其墨迹人们珍如拱璧,“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黄庭坚《论书》语)人是很脆弱的,人会老去,伟大的是思想,房屋会朽掉,只有思想是不朽的。针对个人道德修养,何满宗先生如是说,正好一位西哲所言: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
何先生著作甚丰、藏书甚富、游历广远。读书,是获得理论知识的好办法,而行万里路,是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所谓“见多识广”是也,大凡有作为的人,都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初中知识相结合,成功者是这两种知识融合的结晶,书法亦不例外。何先生秉承中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传统,对毛泽东、鲁迅、巴金、齐白石、郭沫若、弘一法师、贝多芬、凡高等国内外伟人哲人艺术家的故乡居所均一一造访感验。何先生曾亲自查访找到了北京市跨车胡同17号——齐白石早年帮居:亲自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感受伟人毛泽东的气息。何先生还前往拜访了翻译西方哲学史的何兆武先生、北大九十岁的张岱年先生党史专家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龚育之先生、毛主席的秘书李锐先生等等。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越高其生活上的要求往往越是最简朴,而启发一个人的思维,并非好的条件环境,就有利于生活与创作;条件不好的也能创造出好的东西;大凡敢于面对清贫而守贫乐道貌岸然者,骨子里蕴藏着一股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他们自求简朴的生活有着更高贵的价值(主要是精神的)。
千禧年春节何先生赠予笔者其亲自设计精美的新年贺卡上,印着先生的人生思语:宁静心;浩然气;做思考思想的思想者;当研究学问的学问家。我知道何先生一直悉心研究儒道释学、衡山王船山理学及西方哲学,也明了何先生写这几句话的情由:有很多朋友劝他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和知名度去赚钱而屡屡被除数拒之交谈中,安心读书写文章日记搞创作何先生说,学习书法使人们生活得有意义,活得优雅是很美好的。我不反对别人利用书法去赚钱但我不希望过分计较功利。历来大艺术家都有一颗宁静平和的的。正因为怀着这份宁静平和的心境,才使何先生在不经意间遂然成为书法家;才可使何先生在分文不取的前提下,费时一周为江西景德镇一瓷厂义务创作了近40米水浒人物长卷;2000年的第一天(元月一日),何先生专程在南岳衡山闭门谢客,潜心创作了21幅书作分别赠给收藏好友,祝愿进入21世纪。龙年正月初一,这个吉祥日子里,何先生书写了一批以“赞美诗”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在《书画艺苑》报上刊登广告,免费赠送省内各地群众,祈祷龙年幸福吉祥;春节回家过年还连续三天义务为农民乡亲书写春联等等。或许人们对何先生的这份心境不能理解,但如果清楚了何先生年少时便受到的父母双亲的影响,自然就会了然于胸:何先生的父母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父母亲告诫他,路上遇到荆棘要拿开,不拿开已有三分罪(因为农民有赤脚走路的习惯,否则会扎伤脚);山里竹子林中的鸡蛋不是自家鸡生的,不能拿。在那特殊的困难年代里,何先生的母亲出门每遇到乞丐,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倒给乞丐吃,回来则谎称已经吃完了。十一、二岁时,何先生常早起跟父亲去砍柴,中午没饭吃、直到晚上回来。砍柴乏力时,父亲会常常说起那句话:做事不怕慢只怕站。这句话至今深深印在何先生的脑海里,成为何先生工作学习的动力源。
由于深受父母双亲的影响,何先生为人友善大度使身边总有不同年龄阶层的朋友,有了父母亲的激砺、朋友的支持,勤奋的何先生耕耘出报告文学《中国当代经济强人》、《煤海写风流》;新闻专著《广播电视新闻导论》;中国硬笔书法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绍硬笔书法与流行歌曲、优秀歌曲揉合,创作出《流行歌曲硬笔书法》、《优秀歌曲钢笔字帖》;并以其丰博的知识面主编了《话说武陵源》,《现实与探索企业文化面面观》,《马年中国硬笔书法大展精品选》等“书田”。创作出竹简《楚辞》、《当代书风何满宗书法集》第一、二卷等、毛笔书法力作。作为活动组织家,何先生还发起组织了八七年全国年轻人钢笔书法大赛,九〇马年中国硬笔书法大展,获得硬笔书法界一致好评。验证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说的话,若想学书有成,自立门户,若从书法本身起步,莫若从做人起。或许这就是何先生自持“守俭乐道貌岸然”心态的最佳诠释吧。
三、何满宗先生的书学意识——遵道师法,悟道生韵,得道成趣。(引自何满宗先生《当代书风》第一卷斗方创意。)
何先生作为一位书法家,是富有文人思想底蕴的。在何先生的意识里,真正的艺术家,他们分别用自己不同载体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书法是思想交流的一种载体,也是传播中华文明与文化精神的载体。书法是与中国文字紧密相结合的,文字内容需高雅优美,内容好的书法作品让人感觉到美,才能让人在灵魂上受到震憾,也才能够起到教育作用丢掉文字的作品可称为墨象,它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没能让人爱到灵魂上的撞击,不能称之为书法。书法这种貌似简单,却充满哲理的艺术形式,用最普通、最简练的笔触来提示人的灵魂精华:思想。书法作为书法家的思想载体,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人格力量,书法可以陶冶性情抒情言志,若没有思想“为基本前提,那只能徘徊于实用的层面上,却不能升华到艺术的巅峰。何先生认为,要创造出趣味盎然的高雅之作,须严格遵循创作的三步曲,即:遵道师法,司道貌岸然生韵,得道貌岸然成趣。面对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何先生觉得古往今来真正敢于大破大立,勇于革故鼎新者,都是具有深厚传统功力的。没有扎实的传统基础来谈创造,那是浅薄的,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在创新求趣时,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必须借鉴姊妹艺术经典,必须汲取外国艺术精华。而从何先生常用的印章中,则可以看出其创作理念,印章的内容为:书以载道、书敢创道、书尚识道、书就是道貌岸然等等。这里的道貌岸然是属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范畴,是道貌岸然法自然,是天人合人,是阴阳相生刚柔相克,归根结底是书法之道,是艺术之道,是思想之道,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故何先生主张;借哲理扬道义;凭法书倡文明。
四、何满宗先生的书法艺术透析——趣之有本,趣之有理,趣之有道。(引自何满宗先生的《当代书风》第一卷斗方创意)
何先生早年受兄长迷恋上书法后,对王羲之、颜鲁公研习最深,之后又对北魏碑记得浸淫日久,于碑、贴派的精髓大量汲取,传统精华的广征博采,加之心司神领,其自有心得。何先生说,当艺术提升到高层次就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风格民同。在创作中法古创异,追求自然脱俗的新境界。创作时,何先生注重“法”与“情”的辩证关系,何先生认为艺术为思想情趣之产物,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发展变化的,是为抒发情感而服务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来却书书不得”就是创造力冲破法之束缚后的典范,只有表达了情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作品才能气势磅礴、自然随意、震憾人心。何先生的书法撷取传统碑巾的醒目特别之处,融汇为自家笔墨语言,用笔至情挥洒、无拘无束,沉凝而奔放,俊逸而能沉厚,墨道酣稳遒劲,风神潇洒意态轩昂气息高远浑穆,流淌着奔涌的生命意识与深邃的思想意识。其书作曾获“湖湘书法大赛”二等奖、“中意杯”全国电视书赛银奖。何先生作为一位文人型书法家,他的理性不仅仅停留于为写字这一肤浅的目的上,而是心有旨归、心手相应以笔写心、写情、写趣。下面请一同来观赏何先生人选的两幅书作:春醉杨柳(附图一),四字飞白时出,如春风拂动杨柳随风摇曳,“柳“字在部用草书符号意态十足,恍若沉醉春风里的杨柳枝随风拂出一条抛物线,枝条垂下又溅起池塘水波重重涟漪……。梧桐秋雨(附图二),破笔破锋逸笔草草,不假雕饰,信手勾勒出潇潇秋雨。飒飒秋风中梧桐昂然挺立,秋叶翩然飘舞、秋雨潇潇散下、一幅苍苍然萧飒却不低迷的秋景图。如果说何先生用笔已超然物外、自然随意、心手合一,那么章法布白及装饰性的刻意则显得更大性十足;其斗方创意卷中作品,章法布白有对联斗方、横幅斗方、篆法斗方、传统斗方、刻砖斗方等;或以黑反白信伤以碑刻形式,或以米字格,或自画界格与装饰线条;落款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以补白,或以造势;或背衬不同的装饰线条、界格、图案等等;或少或多,印方或朱或白,或半朱半白,或朱白融合,印风也去集众美,亦间用淡墨涂抹晕染用以造境。对联尝试一卷中,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联和廿四言联龙门对等长联,形式多样化而不拘一格,章法布白、落款及印章的实验性运用方面,是此卷中最为精采并别具一格的。下面笔者暂举几例:草能畅志、篆可凝神一联(附图三),用李立先生所治之印章圈环文字作瓦当型。书画、金石一联轴节附图四),联文以白底黑字,上下长款均用以黑反白碑赢得效果。且再来欣赏两幅斗方创意卷中的作品:翻书读古(附图五),翻字用古隶写法,读字言部口形以浓墨晕染形成块面,与上下左右的点线形成点、线、面多种开关的语汇与对比;读古下方印十一枚“求索”闲章,翻下下方则印二枚活泼可爱的猴子弄笔肖形印压住阵脚,从此作透露出何先生一心一意深研传统经典,弘扬中化精神与文化的毅然决心。琴弹秋水土保持(附图六),此幅书作何先生在创作时,运用了现代书法创作的一些手法,如底色的渲染、印章的装饰、图形的排列、传统书法的技法,琴字结体杂揉行书,汉隶;笔法纯用行书之意;琴字上部两个“王”字形,一高一低,一短一长,如琴音之短长,声部之高低,弹、秋两字结休笔法均取自行书,水字则用草书笔法,意若高山流水子期伯牙知音相赏,底色的晕染作涟漪波纹状,如秋水潺潺,缓缓微波漾动起伏于清韵柔缓悠扬的琴声中,好似烘托琴弹秋水内蕴的画外音。由以上一些书作的创作形式与表现手法,可见何先生锐意创新之良苦用心。
结 语
何满宗先生作为一位卓然成熟的书家,不是存在于表现书体全面性的层面上,而是存在于表现其特有的独特性、新异性、趣味性。何先生在继承传统经典及全面把握书法语汇方面,正进行着深层次的汲古积累。何先生正年轻,留于其思维与创造的空间广阔无垠,我们相信何先生的书法,随着时光流转将日臻美善,但我们更期盼何先生创作出历史老人垂青的不朽书作。
新世纪的春天惠风和畅,阳光明媚。何满宗先生,我们翘首期待着!
二○○○年四月九日凌晨四点十八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