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德艺双馨 功苦同铸——记书法家田英章
□ 一夫

近些年来,在书法界坚持正统、学风严肃并占有绝对多数的书家,不断地对“狂怪书风”等不良现象,展开了一些批评,有时措辞还颇为激烈。

然而,我倒觉得大可不必,“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缺乏功底、创意不深的东西,单靠宣传机器的鼓吹,位置环境的便利,只能蒙人一时,历史是不会买帐的。换言之,果真是那样,责怪与批评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投机取巧者不择一切手段,恨不一夜成名,这也是反常中的正常现象,因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随着书法教育的深入进行,随着经济文化特别是人们思想修养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现象不会维持多久,终将会“书归正转”的。往最坏处估计,即使有那么一两代人书风不正,又何损于灿烂辉煌的书法历史?!故而无须效“相人”而“忧天”。

其实,就目前书界的现状而言,也并不悲观。在书法艺术复兴的二十几年中,在全国各地确实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他们书艺高超、书德高尚,在坚持正统、强调基功的前提下,不断地在共性中寻求个性,不为名利所扰,不被尘俗所染,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狂怪书风”潮流的冲击下岿然不动,堪谓“素秋肃煞,劲草标于疾风”。而在这众多的优秀书法家中,田英章便是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田英章出身于书法世家,受父伯耳提面命之教悔,自3岁开始学书。楷法苦追欧阳,直至而立之年日课不辍、临池无间。四十多个严寒酷暑,一万七千多个日日夜夜,他的欧楷技法不仅达到纯熟,而且大可乱真。在这方面,也正是那些逐风赶浪的“现代书家”包括某些大腕儿书家的薄弱之处,他们多因临池功浅,少有十年寒窗之苦,又急于脱壳而显得先天不足。

英章虽不聪敏,但却自知用功,且又得世家收藏巨富之独厚。他不仅精于询公之诸帖,而且对后世历代宗欧百家如文征明、成亲王、林则徐、黄自元、王维贤、陈景三等无不逐一精研,深得欧书三味。他的楷书虽然具有明显的欧体风格,但对其火气过盛、笔画过细以及隶法偏多、违背今人欣赏意识等方面作了大胆的舍弃和补充,并将领、赵的方正、潇洒溶于一体,渐而形成了自家风格,从而,以他与其兄——南开大学书法教授田蕴章为代表的“田氏楷书”受到了书界内外的肯定和承认。

30岁以后的英章,侧重了对行书的研习,凭借着坚实的楷书功底,拓宽了临习行书的范围,主要对二王、米芾、赵子昂和近代潘龄皋、魏恩锡、李学曾等名家做了细微的临摹和研究。使其诸法盛备,有机融合。与此同时,英章又在字外功夫上广揽博收,琴棋书画无一不通。70年代末,以一幅楷书荣获全军书赛前茅后被特调进京,始任由国务院总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专职书写一职,此职仅他一人担任。此后l0年间,他曾参加国内外大中型书展数次,特别是l990年获得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的日本国际印刷字体竞赛世界最高奖,l991年获得l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书法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一路过关斩将,抢冠夺魁,为书坛长者所刮目,使同龄学者所望尘。

目前,英章专心致力于书法教学研究,为选拔、培养优秀书法人才进行着常年书法教学培训工作,并已培养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中坚骨干力量,在历次国内外书赛中屡屡获奖,有的还走上了专职书法的道路。田英章的艺术成就,为当今书界树起了一面坚持正统、坚持规矩、以德养书、靠功力取胜的旗帜。

【回到首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bs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