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知晓陈文轩这个名字的,知道后才慢慢了解其人和其背后的故事。
从一些艺事文字中妄自揣测出陈文轩这个性格温淳豪放应是挺有福相。说男人有福相一般指外貌,或许他体积大,块头猛,鼻直口方,肩宽背厚,具有富态之形。我没见过他,不知臆测是否属实。
后来通过往来书信阅读相关书画报刊,发现文轩所处山东聊城是义丐武训办义学之地,或许受故土先贤的影响与感召,他对书法艺术事之坚韧执着承继先贤遗风,自有其非同寻常之处。
其一:文轩为艺傻得可爱:放着市府大楼明亮宽绰优越的环境不要,丢下无冕之王的记者身份不顾,舍弃每月还算丰厚的“奉禄”不取,竟然傻拉巴叽地辞职干起了吃力不太讨好的自费报人来。这还不算,求人下气拉赞助,向亲戚朋友借钱为书道朋友们编书册、搞展览、弄比赛,天南地北地大撒“英雄贴”(指其免费为书友邮赠报纸),此身已非等闲身,自己却为此疏漠家庭、忽略妻女,甘守清贫拮据。这样的男人或许只会在黑夜里独酌惆怅,啸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灵魂直白,或许谁也不会领会这种境界是何等无助?
其二:文轩才艺甚高。才是才干,气是胸怀气魄。文采、书道、交友三方均有其才,文章文采斐然、华章频现,鄙人甚是感佩弗如;书艺上于碑于帖研习较深。碑者大朴不雕、生拙相见;帖者笔致平和冲逸、清韵典雅;所交师友或书坛名家或普通书法爱好者,可见其广泛深入,相交均坦诚相见友善相处,使人们欣赏感叹文轩为艺之诚恳与勤勉。
文轩书艺曾科班于天津某学院,问道于京华张同印、卜希阳、梅墨生诸先生,师友同窗中不乏圣手高人,交往亲聆切磋不止,浸润泽被占典现代之中,书作面目具有多样性。现代的有其思想,古典的有继承,但依愚见,文轩书艺的传统功力较之现代的表现力强出许多,观其书作即可印证:行去流水,不激不厉,笔法精良,气血文静洁雅,自有风规。其书风涓涓雅逸与其做人治艺的坦荡大气颇有些对不上号,或许是北人南相陶染汇融方具此况味罢,或许是齐鲁文化与琅琊王羲之光耀共煦之故也。
其三:文轩执着为艺,自费出资编印《书法生活报》已有22期,内容广博、版式巧美,精彩别出,炫迷众目。自筹费用之大之难自不必说,编排中之心力与苦累却是难以言传,这些均不能绊扯住其拼将前行之脚步。除开报纸,文轩等主编之《中国硬坛弄潮百家作品精萃》一书,形式美观,不同凡响,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前一段文轩刚忙完“首届书谱奖书论征文”评奖一事,近日文轩又在着力《全国青年实力派硬笔书法家方阵》一书的组编出版事宜,《书谱奖论文文集》也出版在即。
生活中文轩或可遭遇庸人嘲讽,然小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孟子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古贤如是说,后辈欲有所为者,其际遇无出其左右,文轩恒定其行乃为其一矣。
陈文轩,掌声已响起,和风正吹拂,向前走,路正踩在你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