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追梦的人
——记湖北省枝江市政协委员、青年书法理论家王运智先生
□ 陈云金

书法,就像梦一样,其魅力无穷;学习书法,就像圆梦,却需要汗水和智慧
                        --题记

梦,是美好的,但要把美丽的梦变成现实,却需要付出艰辛。书法,这一有着几千年丰厚文化积淀的独特艺术形式,凭借其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抒情性,让一代一代的追梦者为之倾倒。王运智,这位生活在长江三峡之滨的艺术小伙,带着一身的楚文人气息和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痴迷,驾驭着他手中的三寸柔毫,心中,是永远追逐的、充满激情的书法之梦。

运智似乎天生与书法有缘。他的父亲王景望是当地有名的艺人,不仅品质高尚,家学严明,而且喜好收藏古代书画碑帖。运智耳濡目染,八岁就开始从父习字,十五岁就为乡里邻居书写春联,自小便深得书法洗练,对书法有着特有的领悟力。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以跃,不能十步;驽马于驾,功在不舍”。运智正是如此,他学书初从唐楷入手,后学隶,再后转向行草,尤对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孙过庭《书谱》等碑帖钟爱倍至。行草书一般应具备两点:其一、用笔灵活不死板、刚柔相济,方可见情性。其二、线条挺拔有筋骨,唯线条挺拔方能见精神。若线条有骨无筋、或有筋无骨、或无筋无骨则犹如死蛇挂树,了无精神。在五体书中,运智以行草书见长,他用笔灵活,线条飘逸,充满灵性和动感。字如其人,这自然是其自身才情的流露和外化。当今中青年书家似乎都注重形式感,喜欢夸张和变形,但运智能把握一个"度",不过于做作,不牵强附会,一任自然,随意所适,尽显一派天真烂漫之景象。

运智在书法创作的同时,更喜于书法理论研究。我是先读其文,再见其人的。当下书坛理论研究领域,实在是有一些不良风气:要么是吹捧,说尽好话,互不得罪;要么缺少新意,观点陈旧落俗。这等文章既伤害读者眼睛又浪费别人时间,实在让人不愿看。运智则不同,他的文章,不吹不捧直抒胸臆,不迷信名家、只针对作品。有观点、有思想、有新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语言精美,文风清爽洒脱。早在1990年,年仅20岁还在就学的他就在《青少年书法报》上发表了一篇《论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文章,率先对当代硬笔书法的开拓者、著名硬笔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庞中华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大胆尖锐中肯的批评,一时在全国书坛引起极大轰动。90年代中期,他又相继在《书法报》、《书法赏评》、《现代书法》、《书画艺术》等多家报刊上推出了一系列评论王冬龄、蔡祥麟、刘恒、伦杰贤、陈梗桥、王镛等当今全国中青展评委作品的文章,因为这些评委大都是中央(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团成员,所以在书坛中刮起了不小的旋风、影响很大。当时我是每篇必读的,运智文中的许多东西都触及到了这些名家的弱点和"痛处"。我真担心以后王运智的日子会不好过,以后在书坛中会碰壁和无法立足的,但这小子后来并没有改,仍然想说就说,只是多添了些成熟和含蓄罢了。

他除了个案研究和书法评论之外,也做些美学、创作、学科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试论书法创作中的灵感与激情》、《篆刻章法种种》、《软硬有别,怎能牵强》、《一元拍卖、落槌之后的反思》、《从吴丈蜀退出书坛说开去》《关于中青展评委的遴选》、《地域书风与王镛》《评三届全国正书展一幅作品》等就是这方面研讨的成果。我始终认为,搞书法难,搞书法理论更难,不仅抽象、而且枯燥。但运智有两点最令我感动:一是勤奋。近年来,他先后已有200余篇书法理论研究文章见于书法专业报刊,且都有一定的思想和深度。二是热情。王运智搞书法始终充满着活力和朝气,他已把书法当成了毕生奋斗的事业。正是有了这股热情,这种追求,他才能以苦为乐,干得轻松,写得快意。他偶尔也涉足文学创作,小说、散文、通讯、杂谈等均有作品问世,他发表在《三峡晚报》上的小说《王二憨买衣》读来妙趣横生;长篇特写《硬笔书坛风景线》讲述了硬笔书坛的喜与悲。到目前,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已发表近10万字。更可佩的是,1999年,他率先在枝江市创办了"王运智书画艺术工作室",努力地干起了书画育才教育,并主动兼任当地学校的书法辅导老师,至今已培训学生数百人。他为人真诚,也爱交友,他以他的真诚结识了诸多艺道同仁、书苑名家。庞中华、崔学路、戴浩书、樊中岳、何昌贵、孟天宇、陈新亚、秦理斌、秋子、曹寿槐等知名书家纷纷为其工作室题贺题词,关爱鼓励他在书艺道路上继续攀登。我虽只与他在石家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及硬笔书法学科理论研讨会上面见一次,但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也就经常互通有无。他同我一样,说话地方口音很浓,普通话很不标准,但我从他那似懂非懂的话语里总能体会到一丝真诚和热情。他的艺事很早便进入了国际互联网(网址:http://wangyunzhi.yeah.net),书法作品也成功在网上拍卖,他说他希望通过互联网结识更多的书友进行书法交流,弘扬书艺。

早在一千多年前,北宋文豪苏东坡曾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是的,人生苦短,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各人有各人的追求:有的求官、有的经商、有的一身正气、有的唯利是图,各有各的活法。面对人生,王运智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书画艺术,他说,他与仕途无所求,唯艺术为终身追求。多么朴实的话语啊,这就是他的人生目标,也是他的希望之梦。他是平凡的,他在这平凡中生活着,活得真切。

追逐吧,充满希望的书法之梦!

陈云金(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学术委员、江西宁都县文化局副局长)

【回到首页】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bs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