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
然而二十年对于中国硬笔书法而言却是不同寻常的二十年。二十年来,硬笔书法经历了狂热——平静——反思——理性的系列发展过程。众多的硬笔弄潮儿操翰弄墨,在这畦新苑中挥洒自己的聪明才。那些开辟硬笔书法新纪元的元老级人物还在为硬笔书法的发展殚精竭虑,而一批又一批新生代的硬笔写手又如同一茬茬新生的庄稼,正层出不穷地茁壮成长着。他们为硬笔书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周继中,无疑是这其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之一。
用“地球人都知道”来形容周继中在当今硬笔书坛的影响力或许一点也不夸张,从名家高手到初涉硬坛的新人不知道他的人还真不多。继中对于硬笔书法的执著与痴迷在很多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为了心中那份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挚爱——硬笔书法,继中放弃了部队的优厚生活,回家开设了画廊并设坛授徒。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北京、福建、上海、广东、湖北、江苏、香港……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寻访书友交流书艺的身影。继中就象一个殉道士“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法国诗人诺瓦利斯语)”。用继中自己的话说他已经被“书香侵蚀的体无完肤,入骨三分,每日不吮吸那墨香,浑身就痒痒。当亲抚那凸现生命激情的线条时,我感到愉悦万分,以墨洗面,就象那书虫儿一样自在和执著。”
继中是以行草书而闻名于硬笔书坛的。
当今硬坛的行草书创作,从取法上看应当说是比较单一,要就是学王,要就是学米,要就是学黄。能够突破单一的取法真正“取百家貌成一家言”将多种碑帖糅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独特个性风格而又有强烈的属于自己书法语言的人,在当今的硬笔书坛不多见。而我以为继中做到了。继中早些年是以米元章的行草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的(这点从其第七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获奖作品以及发表在《中国钢笔书法》上的一些作品可窥一斑),后来在北京中国文联的一段日子里,他受到张旭光先生的影响,眼界开阔,视野放宽。他就象是一条鱼,优游在诸多的碑帖华章中,这其中好大王、金农对他的影响最大,也让他的收益最多。孤行独诣的学习方法,不但培养了继中兼收并蓄、陶熔百家的吸收能力,同时也培养出他心有主宰,胸储造化,不拘俗套、独抒性灵的创作能力。他深知写行草书当奇怪而不悖理法,宜放逸而不失规矩,笔落之际,必得兴会乃能淋漓尽致。
回顾硬笔书法二十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前十几年,硬笔书法一直是以实用的面目出现在大众的面前的,只是一味的注重点划的规范,造型的平稳,而没有过分注重硬笔书法的艺术性的挖掘(至少说没有在硬笔书法艺术性的领域里有大的突破),线条单一,质感乏味,笔法缺乏锤炼。虽说也有很多人在振臂高呼,但是应者寥寥。近几年来,随着毛笔书坛“现代书风、广西现象、学院派书法”的不断横空出世,也让众多的硬笔书人进行了不断的深思,尤其是电脑的普及让很多人放下了笔,敲起了键盘。硬笔书法仅有实用是不行的!诸多硬笔人开始了尝试与探索,如彭洪顺在硬笔书法的装帧,齐玉新在硬笔书法的创作工具以及研究硬笔与毛笔的
比较上都做出了可贵而且有意义的尝试,他们的经验可供鉴资。他们在硬笔书法向艺术性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可喜悦的一步。在这点上,我以为周继中做的要更加全面和彻底。
继中作硬笔行草书,借鉴毛笔书法的表现意趣,蕴好大王之古拙厚重,得金农之雅趣,获元章之逸纵,在工具的选择和纸张的运用上也是颇具匠心。英国诗人叶芝说:凡要完美,必先撕破。其行草书善能造险,又能破险,一如《书谱》所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往往险象环生,却被一个意想不到的笔划,不仅点破险境,又让人有不这样写就不到位之感。我们可以感觉到在那一气旋转的笔势中流溢着强烈的节奏和韵律,可谓“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在那跌宕起伏的体势中“落落欲往,矫矫不群”,凸现出无穷的机趣和生意,“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凝练而富有质感的线条有似风舒云卷,于盘迂萦带之间,优游自如。奇纵而富有变化的字姿“行神如空,行气如虹”,横陈侧出,洒脱自如,荡人心怀。
古人论画以“画到生时是熟时”为高境界,而书法创作莫不如是。综观继中的硬笔行草书创作,我以为具备“生涩、奇险、古拙、遒逸、雅趣”的审美特色。而这几点在他的书作中又是多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而正是这些特色构成了他的硬笔书法的“新”,这“新”就是他用心演绎的结晶。有人说继中的字很怪异,在玩字,其实不是怪异也不是玩字而是可见其不流于俗格的一种体现。这“新”我以为不仅是章法、技法、笔法、墨法的“新”,而更是一种精神的“新”!
继中的优势就在于他先人一步的思考和对于硬笔书法的无限热爱,他以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把简单平凡的东西坚持到底做到极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武陵杯”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近日又从第七届“文华杯”
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有传来继中获得行草书金奖的消息 。或许比赛得奖不能实质性地说明继中的水平,但是可以说,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他和他的硬笔书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想能在不同的赛事中获奖不能不让人惊叹继中的才情和功力。
现在继中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好是坏我们姑且不论,就是他的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赞许吗?硬笔书法的专业网站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这样介绍继中和他的硬笔书法:大胆出位的章法,扭曲变形的线条,光艳悦目的色彩,阿中(继中的别名)用超出同道中人想象疆域的手法诠释了硬笔书法。他除了善于从现代毛笔书法中吸收养份,更可贵的是独辟蹊径,借用了工艺美术设计的手法,以块、面及独我的“线”来构成自己的书法语言。当大家还在抱以崇古情怀去虔诚的固守传统书法时,阿中却突然出现在所有人的前方。他无疑是比别人跨出了一大步,这一步是不是有方向性的错误?这已不重要,硬笔界需要的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也许,阿中的创新精神的意义大于其创作文本的意义。但硬坛希缺新思维,他的突现也许是一个信号。确如所说,继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构建自己独特的硬笔书法世界。更为重要的我想是继中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囿于一家一帖,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继中的书法在变,而变的背后是他对于硬笔书法的至诚不变的爱和独具思辨的领悟力,而硬笔书坛真的很稀缺这样的人。不象有的人三年五年甚至一生都是在别人的树阴下乘凉。他的东西每每总能给人以惊喜,给人以思考,同时也向那些到现在还认为硬笔书法是“末技之末技”
的人说明硬笔书法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样很有搞头很有看头。
应当说继中的硬笔行草书的创作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当然不是说没有遗憾存在,刻意营造的生存环境不免有做的痕迹,让人有故弄玄虚之感;尚未煺尽的火气难免显得缺乏意韵。这些或许是其憾处,不知继中以为然否?
继中无疑是幸福的,他现在是一名职业的硬笔书法传播者,办自己的硬笔书法专业网站、写字、教学、交游构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萧伯纳说:人生的真正意义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能为自己的爱好活着而这种爱好又能让自己有所作为,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期待幸福的继中能不断用“心”写出硬笔书法“新”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