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属于家的,家不能没有女人,没有女人的气息女人的温婉女人的细腻甚至女人的琐碎与唠叨,家便没有了滋味。”这是第一次读到她的文章,真实、坦荡,也深深吸引了我!
一口气读完她的文章,心却总难以平静,被她的书法故事所陶醉,被她的生活所感动,更被她的自强不息而震撼。随后便有了和她的书信往来和电话联系。虽至今未曾谋面,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家需要我,完全是因为家境贫寒,我必须以一颗女儿心承载她的全部温馨与困苦。”豫宁家境困苦,却造就了她坚强的性格。一个人不但要照顾腿脚残疾的小弟,还要支撑起整个家庭的负担。从小就学会了直面现实,走过了一段艰辛的生活历程,品尝了生活的苦楚,也历练了她顽强的个性。在苦心支撑家的同时,又投身于书法的学习和探索中。拜师学艺,面壁临帖,豫宁走过了同样习书人的艰辛道路,却品尝了很多人都没受过的苦难生活的煎熬!
她从艰难中找到突破,从迷惑中看到希望!八届中钢大赛获成人组二等奖,皖风杯硬笔大赛二等奖,入选第二届中日硬笔书法精品展,入展九月书社第三回书法教师作品展,入展经典书风·首届中国硬笔书法主题百名展。也许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我看到了她的坚强,看到了她的自信,看到了她的智慧!
“小鸟稚嫩,总有振翅高飞的一天”这是丁幸生老师对她说的一句话。豫宁和善谦虚,勤奋上进,历经碑帖的磨练和对艺术生命的思考后终成自家面貌。在对书法艺术的不断追求中,她还创办了自己的“宇宁书法工作室”,投身于书法教育的工作之中,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她正在一笔一画地营造自己的生命空间,在激昂中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豫宁心境平和,品读她的书信,字语温和,简明细腻,透入出一中秀外慧中。或安抚,或鼓励,那都是一种倾诉,一种态度,并有一番祥和温婉的气息迎面而来。赏目她的作品,大都是一副清秀小楷,清新自如,淡雅恬静。她的书法取法高古,由传统碑帖中深入简出,在书写着自己的品性和意志。这是一个女人对书法的理解和深入。
一部李连杰的《霍元甲》在告诉习武之人如何去看待和领悟习武的真正意义。从青年硬笔女书家陈豫宁身上我们又能明白什么,她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呢?
陈豫宁语:逆境谁都会有所遇,无论是末落事业,还是朝阳事业,只要自己喜欢,不必要迎合世俗之见!人生短暂,何必浪费时间去计较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