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坛撷英 > 书坛人物
我说德荣
□ 王维汉

我与德荣兄相识相知以至成为挚友,已有二十余年。记得还是八四年冬天回广丰老家度寒假时,由老父介绍,一个面色红润、皮肤白皙且带有几分稚气的小伙子来到了我的面前。交谈中,知道这个小伙叫王德荣,在本地的一个粮管所工作。他喜爱书法,并出示习作说是要请教于我。看到他的字,不禁一阵欢喜,特别是其中的一张小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尽管笔墨中颇有些稚气,但其间闪烁着的光芒耀眼夺目,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美之声。自此以后,你来我往,交谊日渐深厚,每次相见,他总以老师相称。我虽年长于他,于书道也只不过是先走了一步,然冠以“师”字,实不敢当。但德荣执意如此,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我也就“默认”了。直至前几年,我才从他的言谈中了解到,他将我看作启蒙之师,其中还是有缘由的。他读中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他的一个同学家里看到了我的一张字,由此激起了学好书法的决心,开始了他与书法的不解之缘。我这个“师”字得来也真的太容易,太幸运了。

时至今日,我在讲台上已站了二十多年,所教过的学生不下数千人,然而回过头来,在我脑中有深刻印象的并不很多,保持经常联系的就更少了。唯独没有进过我课堂又甘以“学生”自居的王德荣,却从未间断过与我的交往,无论当初还只是个小干部的他,还是今已身为领导干部并在书艺上声名显赫的他。我常想,为什么德荣兄政务那么繁忙还能在书艺上有所建树,以致获得有“国赛”之称的第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并评为新世纪中国硬坛“十杰”之一。忙完政务,他还要兼任市书协副主席和秘书长,省书协理事,他是如何处理工作与业余爱好之间关系的?这与他的谦和为人是不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许德荣兄深谙其理,把做人看作是成功之本,所以他得到了“道”。与人相处,无论水平高底,不管身份贵贱,他都不会忘记虚心地向人家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好学成了他的致胜法宝。以往他虽然毛笔书法也写,并曾有作品在国家级大展上展出,但其主要精力还是在钢笔书法上。如今,他已在硬笔书坛上独树一帜,声名鹊起,但他仍然一如当初,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习作,都要诚心诚意地广泛征求批评意见。“敏于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大概是专指德荣这样的人。

德荣兄很少交游,除了忙于公务,居家则足不出户。前些天汇集了几位朋友跑到他家里,看到书房里满地都是练过字的废纸,得知他又在毛笔书法上狠F苦功了。尽管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毛笔书法的学习,而这般刻苦,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见我们来了,德荣兄除了热情的迎候之外,照例拿出自己一张张的近作请求“批评指正”。士别三日,当以刮目相看,我们谁也没有料到他的毛笔书法进步得如此惊人。我慨叹地对他说:“你的毛笔书法已超过你的钢笔书法啦!”

德荣兄于书道,一如其为人处事,心不浮,气不躁,更不想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他对参赛的成败从来就看得很淡,得之不自矜,失之不气馁,宠辱不惊,坦然自若。他认为学书的目的是以书自娱,在不断的进取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不断的充实,而不是借此获取一时的虚荣。因此他能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地学,一步一个脚印,以图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来构建他理想中最宏伟的大厦。他不追时风,不赶时髦,而是根植传统,直逼晋唐,浸淫于王羲之、颜真卿、褚遂良等大家之中。为添逸趣,他又于米芾乃至明清诸家多有猎取,甚至谢无量、白蕉等近现代名师也不放过。不懈的临池,长久的探索,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风:醇和简静,雄劲秀逸,气格高标。观其书如睹其人,不愠不怒,虽无巧饰之美,却行行眩目,字字惊心,清润中蕴涵千钧之力,闲逸内包罗万象之机,教人赏心悦目,心舒气畅。

常言道: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真的,平时感觉不到德荣的过人之处,更没有将其人其书联系起来仔细地加以分析思考。而今面对他的作品,回思他平时的一言一行,慢吞细嚼起来,感觉到其中有许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去深究一番。德荣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沟里,家境贫困,作为排行老大的他,为生活计,成了家里的重要劳动力,砍柴,割稻,栽禾,他什么苦活都干。有一次“双抢”,一连在田里干了近二十个小时,当他挑着最后一担稻谷回到家里时,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半晌站不起来。饱经困苦的孩子特别明达事理能吃苦,也特别质朴和坚韧。84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单位上出色的表现很快就被上级领导发现,命运之神终于降临了,从乡镇粮管所到县粮食局,又从粮食局到县委办、县委组织部,接着从县委组织部到当时行署办,从事秘书工作,这一连串的变迁前后总共不到四五年。对于一个来自山里没有任何依靠的年青人来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实在不多见。他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真诚和实在,刻苦与勤奋。他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做什么,就非得干他个出色。1998年初,33岁的他升任行署法制局局长,这对于一个本是外行的他来说,无异于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他必须面对一批来自科班出身的法律专业人员,他必须担负起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的责任。不能外行领导内行瞎指挥,上任之后,他无目无夜地苦学法律专业知识。大约是领导出于自身对依法行政法律知识的渴求,也许是领导对他的考验,在他上任三个月时,就让他以地区各套班子的领导为对象作依法行政法律知识讲座。面对台下就座的地委书记和专员等领导们,他结合案例,深入浅出的讲座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功,赢得了全场阵阵的掌声。这次讲座,使他对这门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钻研愈加深透,渐渐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专业领导。1999年,他鼓起勇气,参加了省委党校法律研究生招生考试。本次招生只录取24名,而来自全省300多名报考者中,大多是科班出身的法律专业人员,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仍然脱颖而出,一举高中,并已圆满学成顺利毕业。此间,他撰写论文数十篇,在国家级、省级有关刊物发表,有的还获奖。去年年底,他当选为江西省立法研究会理事。今年3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依法行政基本理论与实践》,长达35万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如今,他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的岗位上干得更为得心应手,倍受同行称赞。

德荣兄天性刻苦勤奋,敏于好学而又不知疲倦,于工作、学业如此,于书法亦然,这种禀性注定了他能够取得成功。他今天的一切,还只是这些年坚实步履的印证,更为美好的时刻,籽在不久的明天。我们期待着!

【回到首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bs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