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锋这个人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他为人为艺热诚而执着,正由于此,他才会在书法圈内外亲和了众多师长与友朋,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影响。说他复杂是因为他的经历,他干过油漆工,播音员、民兵、团干部、宣传干事、秘书、警局协管员等工作。与常人略有不同的是,他出生尚未满月母亲就去世了。善良的姑父母视其为亲生儿子带在身边,他的姑父母当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恋人,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成长的人,其善良坚韧的个性是可以预见的。86年他随姑父母从常德来到长沙,考进浦汽成了一名工人,就在此时,他参加了中国硬协刊授中心的学习。白天上班闲着时,他总拿本字帖读读,用粉笔在地上铁板上写写划划;晚上练字看书常通宵达旦。拮据的他,假日里逛得最多的地方是书店,在那里可以免费看书读帖。工作多年,收入的70%花在了书籍,字帖的购买上。这期间,他转益多师,求道问艺,得到了著名书法家何满宗、任平、姚建杭、徐子久、卢前、马华林等先生的悉心指导,书艺进展神速。且在厂内书画、宣传中崭露头角。惜才爱才的领导戴庭阶先生送他到湖南广播电视学校学习播音,《长沙晚报》社学习新闻写作,使他走上了宣传干事的岗位,负责工厂广播宣传等事务,采、编、播由他一人包办,内容形式新颖多样,他采写的新闻稿多次被省、市广播电台、报社采用,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及群众的赞许。其间,他参加了北京鲁迅文学院二年的文学创作班。
1993年,他在刘桂枝女士、戴庭阶先生的推荐下,被聘为公司总部秘书。潘锋是一位对书法有着深厚感情的“传教士”,他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想方设法将书法的光热撒播出去。为此,95—96年他在公司策划举办了硬笔书法讲座,“庆五一?迎七一”书法展览,五四青年书法大赛,少儿书法夏令营;组建了书法组合——墨缘七友;成立了“浦汽青年书法爱好者协会”,并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与诸文友创办了《青年之窗》《员工之友》等内部文学刊物,同时为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他投学北京师大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能量的补充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也为书法增添了不少理论积淀。
2000年岁末,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正筹备着换届改选的前期工作,潘锋承担起文件起草、组织联络和接待等工作。次年改选时,在众多书友的支持和期望中,他被选为秘书长。为此,他破釜沉舟主动辞去单位工作,一心一意干起了协会书法教学、研究、组织等大量工作,为的是不辜负潇湘硬坛书友们的厚望。在何满宗、崔国强先生的关心与众书友的配合下,潘锋策划组织的湖南硬协活动搞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相继开展了让艺术走进生活书法展示、高校七校书法联(巡)展、首届会员作品展、爱心助学作品义卖系列活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联展等活动,并在湖南商学院、涉外经济学院、民政学院等高校开办了书法讲座。此外,他主编的《中国硬笔书坛报》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其影响已在书法界蔓延开来。可谁能料想,这张报纸的采、编、排、校,印、寄等繁杂事务,几乎由他一人义务独立完成,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读者又何从知晓呢?
潘锋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兼顾的青年书法家,书法论文曾三次获全国奖,书法作品也曾获一等奖,并赴日本参加日本国第66回硬笔书道展。但他没有停下学习研究的脚步,早些年他侧重于研究书法与边缘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书法学习、创作、欣赏的方法途径,书法艺术普及推广的运作形式与方法,以及对传统书法经典的学习;近年来,他较注重个性书风,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的技法与表现方式,硬笔书艺术走向,书法艺术与公益活动结合的社会推广等方面的思考探索,实践上更偏重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接轨等等。为了书法这一共同爱好与艺术事业,他还与一批年轻书家组成了锋尚书艺部落等团队,活跃在潇湘书坛,为促进湖湘书坛的兴盛发展推波助澜。
潘锋是一位极重感情的人,虽然目前物质财富贫乏,一切还很艰难,但他仍坦然面对。他的生活平淡而充实,他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感谢那些曾经给予他帮助与关爱的人,不愿让他们失望。能给他们带来最真心的笑靥,是潘锋心中最大的渴求与幸福。
原载《中国钢笔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