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坛撷英 > 书坛人物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国实力派书法家陈广》序言
● 杨谔

 

 

窗外雨声淅沥,市声隐约,当浓茶的苦味在我舌尖慢慢漾开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

好多年前,我与一位在某高校当书法老师的朋友同行,天南海北胡扯一通后,同行的我俩一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于是我们谈起了书法。我说:“我最近在思考,书法能算是艺术吗?!”“你这样说问题就严重了,”朋友随口答道。……

好多年前我问这个问题时,决不是故作淡漠或装作高深,而是那时侯我对书法的见识和理解,我确确实实有这样一个疑问。最近几年,我通过对中国书法史的几次爬梳,我发觉,书法这门艺术,幽深无比。难怪世界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学画画,用上三五年,画出来总会有个样了,而如果学书法,用上三五年时间,可能什么名堂都没有。写字的人远远多于画画的人,但留下来的书家的数目却远远少于画家。而且,留下来的画家多有可观之作,而书家的经典之作却少而又少。就我们启东而言,一百二十多万的人口中,善书者也不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吗?

书法之难,难以上青天。

大约在十年前,我曾见过陈广一面,留给我的印象是:秀气,脸上挂着一层浅浅的笑,头发“一丝不苟”。这两年交往多了,他又给我留下一个印象:对书法艺术追求得很执着。

现在这个社会,书画是两头热,即老人与小孩热。青年一辈,绝大多数人过早地放弃对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书法老师,陈广凭他现在的功力,吃吃老本已经可以了,然而他好象一直不满足,勤奋、多产,隔三岔五,就能看到他的新作。凡一艺之成,莫不神于好,而精于勤。书法艺术的大海。毕竟既深且广,浩无涯际,我辈则如沧海之一粟,如无大目标、大智慧、大勇气、大决心,是很难弄潮其间的。如是故,陈广对书法,不但“好之”,而且“勤之”。

前几天,陈广向我出示了他的一批新作,让我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他的书法。概括起来说,陈广的楷书,已较好的融合了颜、柳、欧诸家的风格特点,如“朝闻游子唱离歌”一作,结体俊朗,点画扎实,表现出了较强的造型和行笔能力,这在如今练书法的年轻人中是很为难得的。篆书结体是对称为主,行笔停匀,因此写篆书最怕拘谨呆板。陈广的篆书联“向梦里、在灯前”写得松而不散,刚健而又婀娜,读了让人产生一种“千转百回”式的淡淡的惆怅,这就表明他在创作中已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各种书法中,行草书最能传达作者的“一颦一笑”,最符合艺术抒情写意的原则,因此深受广大书家的喜爱,陈广当然也不例外。陈广的行书,依稀有宋、明行草大家的影子,又有当代名家的某些气息,如风舞柳枝,潇洒秀美,一如其人。陈广也写隶书,从汉魏碑刻中出,有行书篆书意味,透露出较多的思变色彩。毋庸讳言,陈广的书作,还有一些需要“修正”的地方。从与他的谈话中得知,他很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很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我想假以时日,陈广会写出更多臻以大美的作品来的。

窗外雨声淅沥,市声隐约,旖旎的灯光下,我再三审视陈广的作品,脑际突然蹦出两句诗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杨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企业家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启东市书法协会顾问)

【回到首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bs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