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坛撷英 > 书坛人物
苍茫大气古韵生——读任行志硬笔隶书《前赤壁赋》

苍茫大气古韵生——读任行志硬笔隶书《前赤壁赋》
淮安 周永

相对于前些年的热闹,当今硬笔书坛,多了理性思考,这些思考无疑是必须而具现实意义的。就硬笔书法目前的市场行情和自身所处地位而言,应该说还是属于不尴不尬的,这样的状况或许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一批钟情和热衷于硬笔书法的拥趸者,则依旧在这片田野上辛勤耕耘着,令人感动而倍觉温暖。

作为新生代的80后90后的介入,为硬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作为其中的佼佼者,“8090书艺组合”无疑是一到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成立的网络展,一经推出,便惊艳四射,引来好评如潮!

作为组合的一员,任行志以一手雄浑大气的隶书引发了我更多的关注。或许是个人也写隶书的缘故,所以对于写隶书的,就格外会多些关注。

知道任行志,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其两年前的隶书还稍显得稚嫩,但其醇厚的气息,足以让人称道。偶尔会在网络上对其书作进行一些点评或交流,而他总是虚心的接受。

随着交流增多,一个清晰而充满活力的80后自强不息的硬笔书法痴迷者逐渐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行志家贫,酷爱音乐,大学实习时曾跟随声乐老师学习声乐技巧。一次阴差阳错的机会,让原本学音乐的行志和书法结缘,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行志极为用功,为了书法他放弃了上海另外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专职做起书法培训。其书以隶为根,自《曹全》入手吸纳其秀,于《张迁》、《礼器》、《乙瑛》等碑处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近两年来又临习了《石门颂》、《埔阁颂》、《西峡颂》、《杨淮表记》等,寻求一种大气苍茫而古拙自然的意境,同时对当代一些隶书名家的作品反复揣摩,认真解读并化为己言。这种死功夫是最笨也是最有成效的,其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其书法以近乎狂奔的速度“日日见新”渐入佳境。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硬笔隶书《前赤壁赋》就是行志在临完《石门颂》之后的一幅创作,用赏心悦目来表达我看此作的心情或许是再恰当不过了。

吾谓此作有如下特点:

一、味正。味道正,路子正,传统的底子一目了然,从中可见《石门颂》《张迁》《西峡》等的影子,能融汇成自己的语言而以新的面貌呈现出一派生气,由此亦可知作者用功之勤,而这种勤绝不仅仅是一味的亦步亦趋在古人的思想中打转,是带有自己思考的一种呈现;用笔一丝不苟,笔笔送到,而绝不轻浮,相同字的处理尽量避免撞车或雷同;

二、意活。水不流则无生气,字不活则显呆板。此作字取纵势而又能因字造型,不是一味的长或方或扁;用笔以方笔为主,但又能根据字的构架融入圆笔以增其变化。

三、大气。给人一种苍茫大气之感,如观海潮“奔涌而至”,又似鹰隼“横绝太空”。隶书和其他诸书体一样,都有多种风格,而每一种风格所呈现出来的意象是不一样的。苏轼此作大气雄浑,立意深远,作为二度创作的书法作者而言,能选择合适的风格进行诠释是值得赞许的。从这点而言,行志做的不错。
若言不足,从行志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一些:

一、笔画中的变化不大,显得过于实在了,从而影响了空灵之感,整幅作品中给人的感觉是过满了;

二、有些字的处理稍显随意,如“飘”、“茫”、“乎”、“盈”、“兮”等,与整体的和谐还需进一步锤炼。另对于重复叠加字的处理,用两小横点替代本无可厚非,但都是排在上字的正下方,导致上方的字有下坠之感,最好能偏移到右下方似乎更协调一些。同时在纸张的颜色选择上,似乎可以选择一些仿古的如淡黄等可以增加古意。

至于有些繁简混用的,我个人始终觉得繁简字是可以同时出现的,同样是汉字怎么就不能“一山容二虎”呢?

瑕不掩瑜,总而言之,这是一幅佳作。

行志的隶书,在当今硬笔书坛来说应当属于上乘之作了,虽然还有些需要改良的地方,但发展空间无限,因为他还年轻,书法之路,在他的脚下正在向着灿烂的前方不断延伸……

【回到首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bs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