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八家,以丁敬身、赵次闲为两极,丁敬身纵横捭阖,有力扫千军之势,而偶见粗放零乱之病,赵次闲平正工稳,以机巧传精神,终不免千印一面之诮,王福厂得丁赵心法,而能兼参让之、撝叔,更上溯周秦古玺,力振浙派颓势,应是浙派中兴之大功臣。
以刀法论,福厂的是浙派正宗,而用切刀作圆朱文多字印,穿插揖让,极工整之能事,刻细字小玺,分白布朱,无纤毫错乱,此皆非浙派诸子所能梦见者,人以新浙派领袖目之,洵非过誉。
无民国二年(1913)西泠印社之成立,即无今日印学之昌盛,此印学界所共知者。而印社之发起,王福厂、叶品三、丁辅之、吴潜泉四人出力最多。光绪三十年(1904),王、叶四人雅集西泠,有结社之议,越十年,印社告成,四人功成不居,咸举与浙派素无渊源之吴昌硕为社长。以昌硕董理印社,寓意甚深:无王叶四人,则无西泠印社;非昌硕长社,则无印社之发展;无印社发展,则必无今日域中印学之繁荣也。抚今追昔,实应服膺福厂诸君之良苦用心也。
赞曰:斋名麋砚挹清芬,浙派重光溯敬身。结社西泠长久计,苦心孤诣为传灯。